试剂:金松双黄酮(纯度:98% )。
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以及营养物质,能促进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蔬菜是人类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因此了解常见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对人们合理补充维生素C具有重要意义。
低维生素C含量茄子和芸豆在24个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最低分别是48.80和54.00mg/kg,最高是76.20和185.00mg/kg,低维生素C含量与高维生素C含量所占百分率分别是64.0%和29.2%。[方法]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对济南市14种不同种类的336个老百姓餐桌上常见蔬菜抗坏血酸(以下简称维生素C)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如高维生素C含量的尖椒和甜椒在24个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最低分别是686.00和606.00mg/kg,最高是1970.00和1800.00mg/kg,低维生素C含量与高维生素C含量所占百分率分别是34.8%和33.4%。1.1.2主要仪器艾美特首膳养生机CBS2061E、分析天平、容量瓶、三角瓶、烧杯、漏斗、滴定管。三是高度密植、茎叶损伤、选种不严或不当的栽培管理,均会影响蔬菜产量。
蔬菜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具有保健功能,还能起到药食同源、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食疗作用,维生素C广泛分布于新鲜蔬菜中,多吃含维生素C的蔬菜对预防和治疗坏血病有特殊功效,但近年来,各种媒体不断曝光蔬菜食品安全问题,如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食品安全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并采取了有效措施。笔者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对山东济南地区常见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进行了测定,旨在为评价蔬菜的品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并指导和帮助人们进行科学、合理的膳食消费。1.2荧光法荧光分析法是指利用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后处于激发态,激发态分子经历一个碰撞及发射的去激发过程所发生的能反映出该物质特性的荧光,可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在浓度为0~2g/mL范围内,VC溶液的质量浓度与吸光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VC浓度在5~100mol/L内与相应的峰电流值之间呈线性关系,测定的灵敏度为0.4A/(mol/L)。
谢志芳等利用两点电位滴定法的原理,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维生素C,进行电位滴定,根据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和相应的电位值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3滴定法滴定分析法又叫容量分析法,是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溶液中(或者将被测溶液滴加到标准溶液中),直到所加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
维生素C在浓度为1~12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它具有不饱和共轭结构,在紫外-可见光区有吸收。5结语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多种多样,各有自己的优缺点。
该方法准确、快速、稳定,适用于不含半乳糖农产品中糖类、有机酸和维生素C的测定。实验结果表示,在室温下,直接碘量法可以测定鲜榨果汁中VC含量,其中猕猴桃汁维生素含量最高,葡萄汁中维生素C最少。根据终点时电解所消耗的电量,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4色谱法4.1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以高压下的液体为流动相,并采用颗粒极细的高效固定相的一种柱色谱分离技术。
王琦等利用恒电流库仑滴定法测定了水果、蔬菜中VC的含量。1.3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是流动注射技术与化学发光分析法相结合应用而形成的分析方法。
2.2伏安法伏安法是根据指示电极电位与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之间的关系而获得分析结果的一种电化学式分析方法。维生素C(vitaminC,VC)又称L-抗坏血酸(AscorbicAcid),是一种己糖醛基酸,以其高抗氧化活性闻名,是人体必需的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该方法能够用于测定商品饮料、维生素C注射液以及商品果汁的实际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以蓝色的2,6-二氯酚靛酚染料滴定酸性维生素C溶液,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C自身发生脱氢氧化反应,而2,6-二氯酚靛酚被还原而成无色,溶液呈现红色达到滴定终点,以此达到检测维生素C的目的。在0.5~50mg/L浓度范围内L-抗坏血酸和D-异抗坏血酸的线性关系良好,检测线分别为42.0,19.4g/kg。该方法准确率高,有望应用于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测定。莫润宏等建立了离子排斥色谱-双检测器同时测定农产品中糖类、有机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分析方法。该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144.65AmM-1cm-2),宽的线性范围(10~5640mol/L),以及较低的检测线0.51mol/L,而且成本较低。
利用酸碱中和反应,以氢氧化钠溶液定量中和1个羟基,可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而维生素C是一类普通自由基捕获剂,能够清除OH,O-2而抑制化学发光。
4.2离子排斥色谱法离子排斥色谱法是利用电介质与非电介质,对离子交换剂的不同吸、斥力而达到分离的色谱方法。维生素C在0~22.848g/mL范围内线性良好。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成本低廉,不受样品中色素干扰,重线性好。随着分析方法和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也越来越多。
研究了维生素C在N-GMNs修饰的玻碳电极上(N-GMNs/GCE)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无酶极谱法生物传感器检测维生素C。莫朝群等利用VC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和过量定量的Fe3+发生反应,自身氧化为去氢VC,同时生成的Fe2+与定量的铁氰化钾反应生成滕氏蓝沉淀,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沉淀或者上清液中的铁含量,进而间接测定VC含量,检出限小于1.0g/mL。杨文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百香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电化学法检测快速,灵敏度高,但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大,电解池易污染,不能连续检测;滴定分析法虽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滴定终点不好判断,多种果蔬有颜色,指示剂或色素的干扰使终点难以判断,造成误差;高效液相色谱法虽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对样品纯度要求较高,仪器昂贵,且使用的有机试剂不好处理,成本高,不利于推广;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操作过程复杂。
人体不能合成及贮存维生素C,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罗志辉等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沙田柚中的VC含量。
以碘化钾和磷酸为电解液,以强度一定的电流通过电解池,利用阳极电极反应使电解液中的KI被氧化为I2,产生的I2与加入的维生素C中-C=C-不饱和双键发生定量化学反应,用双指示电极电流法确定滴定终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相关链接:分光光度法,羟基,氯酸钠。
采用AminexHPX-87H色谱柱,0.1%硫酸溶液为流动相,双波长检测,能够同时测定菠菜和西红柿中多种有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该方法操作简单,可用于测定野酸枣中VC的含量。
经酸性溶液提取后直接测定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两者分离效果良好。研究表明,维生素C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功能,比如铁的吸收,胶原蛋白和激素的合成,还可以防止衰老、白内障形成、动脉硬化、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出现,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维护人体正常生理机能等。3.2碘量法碘量法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氧化还原滴定法。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且不受样品颜色的影响,适用于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
目前,主要有光谱法、容量法、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等几大类方法。2电化学法2.1库仑滴定法库仑滴定法是电化学分析法的一个重要分支。
杨媛等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果蔬菜中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及总维生素C的含量。碱性溶液中,次氯酸钠将鲁米诺氧化成激发态的3-氨基邻苯二甲酸盐,在激发态转至基态的过程中,发出蓝光。
3.1二氯酚靛酚滴定法2,6-二氯酚靛酚滴定的原理:染料2,6-二氯酚靛酚是一种氧化剂,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而在酸性介质中呈红色。张歆皓等利用直接碘量法测定了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